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8)
培育一批宜居宜业宜游滨海特色小镇(海岛),推动“渔家乐”改造升级和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打造“仙境海岸·养生福地”养老健康服务经济带。以烟台葡萄酒文化为主题,整合葡萄种植、葡萄酒庄、葡萄酒小镇等资源,培育世界著名“葡萄酒海岸”。加强沿海城市与济南、泰安、济宁、临沂、枣庄等品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合作,打造“山海圣人”精品旅游线路。
2.海洋渔业。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加大海洋渔业育种研发力度,建设滨州、潍坊南美白对虾种业中心和滨州“南苗北育”苗种基地。实施生态增养殖工程,坚持全省统一布局,有序修复渔业生态链,到2022年,本土水生生物资源增殖规模达到100亿单位。加强近海养殖生态监测,做好贝类等养殖区域划型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深远海生态牧场建设,支持多功能平台、养殖工船、直径50米以上的超大型智能网箱等海洋牧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海洋生态牧场综合体。支持威海、青岛、烟台、日照等打造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支持日照建设黄海冷水团深远海智能化生态牧场,打造全国海洋冷水鱼类规模化绿色养殖示范基地。推进生态低碳养殖,建设一批循环型、零用药、达标排放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加快黄河三角洲百万亩国家生态渔业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海水稻种植试验,创新生态循环种养殖新模式,协同推进“渤海粮仓”建设。控制近海捕捞强度,推进减船转产,到2022年,全省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压减25%以上。加强渔港规范化建设,打造一批现代渔港经济区。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支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展远洋渔场和鱼种探捕项目,支持开发金枪鱼、鱿鱼、鳕鱼、南极磷虾等远洋渔业资源。加强远洋渔船更新改造,试点推广远洋渔船液氮速冻技术,鼓励和引导远洋捕捞渔获产品回运。有序发展海外智能化、装备化生态牧场,鼓励有条件企业在主要作业海域沿岸国和地区建设一批集渔获物集散、加工配送、冷链物流、采购交易、船舶租赁与维修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海外渔业综合基地。促进渔业与加工、物流、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渔业“新六产”,支持荣成高新海洋经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
3.海洋食品。推进水产品综合高值化开发利用,重点开发超低温冻品、鱼糜制品、罐制品、冷冻调理食品、休闲即食食品等产品,大力开发海洋保健食品,建设威海荣成、烟台开发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潍坊滨海区、日照高新区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五大集群,探索开展水产品期货交易,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水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国际知名的海洋食品名城。加强水产品质量源头保障,推行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支持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国家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威海),提高绿色、安全、品牌水产品供给能力。加强浒苔、水产品加工副产品等海洋生物类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
4.船舶制造。引导船舶制造企业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淘汰低端无效产能,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强强联合,提高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接轨国际造船标准,提高船舶设计制造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水平,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船和散货船、高端客滚船、高端远洋渔船、邮轮游艇、游钓型游艇、河海联运船舶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建设青岛、烟台、威海国家高端船舶制造基地和青岛、威海、日照游艇产业基地。推进船用低速机、压载水处理系统、柴油机废气处理系统、20兆瓦和40兆瓦级电力推进系统、水下机器人等自主研制,建设潍坊、青岛、济南、淄博等船舶动力装备产业基地。加强船用仪器仪表、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导设备等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提高船用设备自主化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