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正文

山东德友正骨食疗养生院院长李德友 论中医养生与治未病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5-04

自古以来,人们对天年的追求绵绵无绝,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自然分外重视 , 养生保健防治未病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年过花甲的老年人注重养生保健,不惑之年的中年人注重养生保健,甚至是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年轻人也早早济身于养生保健的行列。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的养生、食疗、正骨专家,山东临沂德友正骨食疗养生院院长、德友正骨食疗养生学校校长李德友,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山东德友正骨食疗养生院院长李德友 论中医养生与治未病

李德友,山东临沂人,本科学历,中国中医世家出身,现为高级推拿针灸师、国家一级保健按摩技师、中国特医学会会员、传统医学名医专家、北京中医中药传承学院客座教授、卫生部微量元素重点实验室科技推广办、中国行——中国健康管理工程首席指导专家、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专家、专家委员、金健康营养自助工程全国营养代表、国医大师陆广莘的传承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专家,老子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华李氏总谱》研究会副会长、副主编,曾任中学教师,小学校长、学区校长,兼学校医务室保健员。

山东德友正骨食疗养生院院长李德友 论中医养生与治未病

中医养生与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治”为治疗、管理的意思。简言之: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

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

山东德友正骨食疗养生院院长李德友 论中医养生与治未病

《黄帝内经》所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唐代名医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等见解。主导思想是未病先防和疾病防变。

《素问·四气调神论》篇讲“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这早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

《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处所谓“未发”,实际上是已经有小疾先兆存在,即疾病时期症状较少且又较轻的阶段,类似于唐代孙思邈所说的“欲病”,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两篇均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只有强身才能防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山东德友正骨食疗养生院院长李德友 论中医养生与治未病

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也就是说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要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强调重视体质的内在因素,一方面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之道。另一方面要求人们“顺应天时,天人合一”,积极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减少外邪对人体的侵害。“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正是中医未病先防的延续。它包含着调养精神、体格锻炼、合理饮食、适时养生、科学用药等丰富内容。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