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经络养生 > 正文

秋分时节,我们该如何养生(2)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7-18

  此外,一到秋冬季节,很多人向医生反映,自己浑身不通畅:腰身酸痛,浑身无力,口里发苦,三天未通便,气血不通,感觉整个人像是封闭了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通”是自然定律。中医认为,人跟外界要四通——呼吸通畅、大便通畅、小便通畅、皮肤通畅。上述症状是很多城市白领的普遍表现,这与气机不通,或与湿气困阻有关。对于这类问题,我常形容“除垢清理下水管道需及时”。要想活得舒服,就得吃得进来,排得出去,疏通到位才好。秋冬季排便不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用中药“风疏雨润”法治疗效果明显。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方法来调理一下自己的身体,更好实现身体“无债一身轻”。

  3.先得辨清体质,再考虑是否要进补

  都说秋季需要进补,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进补,那什么人最需要进补?

  秋季进补得看体质,体弱之人可以适当吃一些营养物质,包括用药物健脾益气、填精补血,但壮实苔厚的人就不必再补了。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多数人的身体状况处于营养过剩的状态。尤其很多小朋友在隔代亲的宠爱下,身体不再是亏或虚,而是由于食积造成疳积,导致面黄肌瘦。这个时候如果再食用热量比较高的食物,身体反而会吃不消,因此建议以消补为宜。

  在饮食方面,由于秋分时节寒湿较重,所以,饮食上要注意温和,不吃过多冰镇、生冷食物,尽量不要胡吃海塞,增加胃的负担,这样才能让自己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此时脾胃不病,接下来的节气变换中,才能保持良好状态而少生病、不生病。

  还有很多人这个时候选择“贴秋膘”,但要注意,过度的饮食肥甘厚味正是加重和引发脾胃病的隐患。建议适当吃些紫苏、生姜、荆芥、陈皮,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抵御寒湿邪气对脾胃的影响。还要顺应秋季收敛之特点,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猕猴桃、白萝卜、白梨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肺,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延伸阅读

  秋后需防哪些病

  时热时凉的天气,让秋病随之而来。尤其对于本身有基础病、慢性病的人群而言,这一时期更要注意防秋病。“秋后算账”,专盯基础病、慢病人群,目前医院急诊科里,这类患者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怎么办?

  留心呼吸系统疾病。从炎热的夏季到凉爽的秋天,气温变化较大,首当其冲受刺激的就是人体的呼吸道。免疫功能紊乱,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容易侵袭从而引起呼吸道疾患。相比夏日的酷暑,春秋季的气温其实最适合病菌滋生、传播,例如病毒性感冒等。因此,这时候需注意个人防护,早晚添加衣被,不要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扶正胃肠功能。古语有云:“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天气渐渐凉爽,食欲会有所增加,易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再加上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可能诱发结肠过敏,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同时,这时候还是肠道传染病全年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所以,秋冬时节要防脾胃受寒,不可赤膊贪凉。

  提前防秋燥。入秋后,天干物燥渐现,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以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它们对缓解秋燥有良效,需要提早布局方能奏效。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