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刮痧拔罐 > 正文

拔罐起泡只能祛体表湿气 没罐印说明气血虚说法有道理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3-23

拔罐治疗,因不同的罐体材质、大小、操作都作用不同,含不少门道。

 

 

 

背部拔罐促进气血运行,扶正祛邪。

 
 

 

 

拔罐出水泡只说明局部体表有湿气,不能证明体质为湿。

 
 

 

 

竹用于水罐,效果相对较好。

 
 

 

 

玻璃用火罐,需专业手法进行。

 
 

 

 

塑料多是气罐,操作简便,但效果相对较差。

 
 

  网上养生法求证(60)之冬季养生

  网络上流传着一些说法:拔罐拔出黄色就是有皮肤病,罐印不深是气血不足,拔罐祛湿排毒,拔出水泡才有效。这些说法都正确吗?专家指出,不宜以“出水泡”作为拔罐祛湿排毒的证据,罐后反应也不能一概而论。拔罐作为传统经穴治疗的方法,不同的罐体材质、大小、操作都作用不同,含不少门道。

  解答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庄礼兴教授

  庄礼兴:中国中医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

  门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针灸4室

  说法:火罐拔背部,扶正祛邪辨证:正确,中医上拔罐确实多拔背部

  脊背作为气血循行的主干道,最害怕淤积。只有背部静脉通畅,气血运行顺畅了,才能带走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背部还是膀胱经循行的部位,俞穴众多,治疗的范围极其广泛。

  专家点评:中医多用背部穴位来拔罐,一方面是背部肌肉比较丰厚,容易拔;另一方面,背上有第一膀胱经、第二膀胱经,上面有五脏六腑在膀胱经上的背俞穴,外感疾病、外邪侵犯容易从背部入侵,拔罐拔在背上或背部的膀胱经上,能够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扶正祛邪。

  说法:拔罐后呈现黄色是有皮肤病辨证:可辨体质但说法太绝对

  出 现 黄 色 的 物质,可能是体内存在病邪,黄色的物质会散发一股恶臭味,通常是皮肤病,如痤疮。拔罐后皮肤呈黑红色,无分泌物,颜色偏红多为“痧”,通常为感冒。颜色偏黑色,为淤血阻滞,通常是劳累、劳损所致。

  专家点评:拔罐的反应可以用于辨体质,但跟部位、个人体质、拔罐时间有关,不能简单地根据其中一项来辨别。黄色多是组织液,除非拔在痤疮、脓疮上,会析出黄色的物质,另外一些人的体质偏热,拔出来也是有臭味的,不一定是皮肤病;拔后出红“痧”是感冒,说法过于绝对。“颜色偏黑色为淤血阻滞”有道理,但拔罐时间过长罐印淤红程度也会重一些,颜色偏黑。

  说法:拔罐后没印子是气血太虚辨证:可以以此判断气血虚实

  拔罐、刮痧后没留下什么印子,是气血太虚,建议先食补养养气血,再拔罐就有明显的印迹了。比如吃些红枣、黄芪、桂圆,养足了气血再拔罐,然后拔罐完了再补气血,这样循环作用才有效。

  专家点评:拔罐后印子的颜色深浅首先和拔罐时间有关,在保证用时恰当的情况下,太淤、太红、太黑是有淤血、循环不好,偏淡没印子是体质差、气血不足,这是肯定的,可以根据拔罐反应判断身体气血虚实。在正常情况下,拔罐会留有淡红色的印子,如果没什么反应,说明是时候补补气血了。

  说法:身体有病,体表相应部位拔罐时易起泡辨证:有理论依据,但应听从专业意见

  如果身体内某处出现病变,那它所对应的部位或腧穴就容易起泡。比如颈椎病在背部拔罐,大椎附近、肩胛冈上方就容易起泡;如果有心脏病,那么它在背部的神道、灵台、心俞穴就容易起泡。

  专家点评:从文字上看这段论述是正确的,中医上说“经络内联脏腑,外联肢节”。虽说理论上是对的,但经络腧穴毕竟是专业性的东西,真起了泡,而自己又不懂穴位,还是要听专家意见,进行身体检查看是否真的发生了病变,不能自己瞎诊断。

  说法:拔火罐减肥安全有效辨证:找对位置确实有效

  拔火罐通过刺激人体穴位,不但能调节身体,使人体内部的经脉通顺,还能促进人体内部的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拔罐可刺激肥胖者迟钝的自律神经,使功能活跃,增加能量消耗,是一种十分安全的减肥方法。

  专家点评:中医上针刺、艾灸、拔罐的方法都能减肥,拔罐是其中最安全、最简单、容易操作并行之有效的一种。但拔罐要在相关的经络穴位上,才能有效地促进代谢和经络气血运行、增加能量消耗,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说法:拔罐出水泡是湿气重,要多拔辨证:只能说明局部体表有湿气,起泡做法不推荐

  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拔罐时拔出水泡,说明患者体内风寒湿气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如果水泡内还有血水,是体内热湿毒的反映。这时应用“拔罐起泡疗法”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

  专家点评:“拔出水泡是体内有湿气”其实是个误区,人体湿气有内外之分,拔罐拔出水泡只能说明拔罐部位的体表有湿气,不能证明体质为湿。拔罐起泡还和拔的时间有关,时间长也容易起泡。中医上拔罐并无“起泡疗法”一说,相反,起了泡就要立即停止拔罐。不过起泡也不一定是坏事,说明体表有湿气,可以拔罐祛一祛外湿。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起泡后的皮肤处理,否则容易感染。此外也不能天天拔,隔几天再拔时最好不要拔原来的位置。

  偏方@鉴定

  偏方:拔罐涌泉穴助肾气旺盛鉴定:有作用,但论述不准确

  涌泉穴在人的足底,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可以排出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使肾气旺盛。

  点评:值得肯定的是在涌泉穴拔罐确实可以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使肾气旺盛,但人的足底有众多俞穴,涌泉穴并非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只是肾经循行的第一个穴位。涌泉穴拔罐在体表,不能排出深藏在人体内的湿毒浊气,说法不准确。

  至于“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阻塞经气,造成许多疾病”,也无理论依据可证明。

  偏方:穴位拔罐治疗阳痿鉴定:正确

  取肾俞、志室、腰阳关、关元俞、中极、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穴,采用单纯罐法或留针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可于关元、中极穴或肾俞、志室穴上施行闪罐6~7次,以加强刺激。或每次选其中4~5穴,施以皮肤针罐(中度叩击)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可治疗阳痿。

  点评:医学上认为阳痿和肾虚有关,因此治阳痿首先要治肾虚,该方中的肾俞、志室、腰阳关、关元俞、中极等穴位都作用于补肾,加上拔罐本身具有的效用,能够治疗阳痿。

  偏方:女性痛经可用灸罐法鉴定:建议在经前一星期拔罐

  取穴脾俞、次髎、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采用灸罐法,先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宜,之后吸拔火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可调女性气血虚弱,改善痛经。

  点评:“灸罐法”提法不妥,不过艾灸和拔罐确能治疗女性痛经。建议在月经到来的前一周进行治疗,每天一次,大概3-5次,治疗经期疼痛效果好,到了经期就不要拔罐或者艾灸了。

  偏方:秋冬季节拔大椎可治疗哮喘鉴定:有作用,加以其它穴位效果更好

  大椎是人体阳气汇注之处,通过刺激大椎可以激发阳气,宣肺益气,化痰止咳平喘。秋冬季节干燥,哮喘病人容易复发,推荐哮喘患者每周拔罐1~2次,坚持6~12个月,或于下一个发作季节前一个月开始预防治疗。

  点评:秋冬季节哮喘高发,拔罐作用于相应穴位,可以宣肺益气、化痰止咳平喘。大椎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处,可激发阳气,但单个穴位治疗哮喘作用有限,还可加上肺俞、风门、脾俞这些膀胱经上的穴位,共同治疗,效果更佳。

  专家@提点

  拔罐时要这样做

  不要紧张。拔火罐是一种无创伤的治疗方法,要保持心情放松,避免肌肉太紧拔罐不稳。

  在温暖的室内进行。因拔罐要脱衣并持续一段时间,需要在温度合适的环境里进行,避免受寒、感冒。拔罐结束后要注意保暖,不要马上冲凉、吹风,防止着凉。

  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拔罐时要留出足够的施罐空间,避免拔罐过程中衣物碰触造成影响。

  注意姿势、坐卧有术。根据拔罐的部位选择相应姿势,罐拔上之后需要静止,防罐松动,最好是能够躺下来拔罐。

  水罐用竹、火罐用玻璃

  竹、玻璃、塑料都可制罐,但因材质不同,用法和效果都有不同,一般来说,竹用于水罐,玻璃用于火罐,塑料则多是气罐。医学治疗时一般使用竹罐和玻璃罐,治疗效果也较好。气罐虽然操作简单方便,但没有火的热力,其温经通络、促气血循环的效果相对较差,一般不在医院使用,适合在家操作。

  不建议在家自拔火罐

  与气罐相比,火罐、水罐效果相对好,但操作也更复杂,需要专业手法进行,一般不建议在家自拔火罐。火罐操作不当,容易出现烫伤、起泡、起罐太猛等问题,自己难以控制。时间把握不好,出了水泡,处理不好会损伤体表造成感染。

  小于2岁的儿童不宜拔罐

  拔罐虽然没有太多的禁忌,但儿童皮肤太薄太嫩,小于2岁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拔罐;糖尿病患者虽然可以拔罐,但要注意控制时间避免起泡,以免破溃后感染不易愈合。严重皮肤病患者,或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拔罐。另外,患有如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病的患者,经常会伴随肺泡损伤,如果用拔火罐进行治疗,会使胸腔内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导致肺泡破裂,发生自发性气胸,也不适合。

  养生@技术活

  拔罐时长一般10分钟为宜

  时长。一般1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会出现水泡;另外可根据罐内颜色作调整,如颜色比较淡,时间可延长一些;颜色已经很深了,时间可以适当缩短一些。一些人身强体壮,可拔久一些,老人、小孩拔罐时间可短一些。看到罐内起泡了,立刻起罐。

  罐数。传统中医也有单罐治病的,因此也并非越多越好。针对穴位来拔时,几个穴位几个罐;颈椎、腰椎、背部等部位疼痛时,可以根据面积大小来增减罐数。

  次数。拔罐的次数也不宜过于频繁,若原先拔的印迹还未消退,再拔容易造成局部损伤,而且拔多了身体容易适应,导致拔罐作用失效,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

  大罐作用强,小罐作用弱

  罐有特大、大、中、小四个型号,大罐作用强,小罐作用弱,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拔罐部位来进行大小罐的选择。背部、腰部、胯、大腿处面积比较大,用大罐;脸、颈、手脚,面积不太大、部位又不平,用小罐。

  起泡后应注意不能自行挑破

  因烫伤、留罐时间太长或体表有湿而皮肤起水泡时,让其自然消退,可以抹一些龙胆紫或红汞水,千万不要在无消毒的情况下自行挑破。水泡被摩擦弄破,可以去医院处理,由医生在无菌的情况下穿破水泡。若起泡,在饮食上也应注意,如牛羊肉、鸡、蛋类少吃,辛辣食物、海鲜产品不能吃。

  出现感冒、肩痛、腹痛的症状,拔这些穴位可治疗:

  感冒:拔背部、上背部膀胱经上的大椎、肺俞、风门等穴,可发散风寒、祛邪清热、宣肺止咳;

  肩痛:在肩部局部拔罐,可拔肩井穴、天宗穴、肺俞、风门、大椎、肩yu等穴;

  腹痛:在背部膀胱经上的胃俞、大肠俞、脾俞等穴,或在腹部的中脘、天枢穴拔罐。

  养生@个案

  孩子感冒总咳嗽

  拔罐治疗两次痊愈

  7岁的小童感冒发烧住院,滴注两周抗菌素,烧是退了但还是咳嗽,吃中药也不见好,拖了两个月小童瘦了一圈。***妈带着小童到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背部膀胱经上的肺俞、脾俞分别施以火罐,拔一次就好了七八成,三天后再拔了一次,配以中药扶正、补脾,咳嗽就完全好了。


  庄礼兴解释说,咳嗽不见好是因为已有肺部感染,用太多的抗菌素伤了正气,导致肺脾两虚、肺气不宣。要治咳嗽必须宣肺气、调体质。拔罐拔在肺俞、脾俞上,拔罐通经络的作用能够调整肺脾功能,又因拔在膀胱经上祛除了外邪,因此有效。以往我们通常认为孩子不宜拔罐,庄主任表示其实不然,到了一定年纪的小孩是可以拔罐的,如果感冒、咳嗽老不见好,应用中医拔罐治疗,可能起到中西药物达不到的功效。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 吴筱岚 通讯员 张秋霞

  作者:曾文琼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