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正文

中医养生漫谈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4-04

(上接第494期)

冬令进补 药食同源

“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拥有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中医药膳将中医核心理论与烹调技术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疗法,中医药膳理论所体现的“防”重于“治”的养生思想是中医学的突出成就,蕴含着深刻的养生意义,健则养正预邪,病则参与治疗、防其传变、预防复发。高士宗《素问直解》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冬三月生机潜藏,万物默默蓄积能量以候春生,人也是如此,严寒之际代谢缓慢而食欲增强,是一年中最佳的进补时节。但冬令进补也要视人们自身体质、年龄、所处之地来选食用药。

根据人的体质不同,有温补、清补之分。阳气不足的人宜温补,如附子、红参、羊肉之属;阴津亏虚、易上火的人应清补,如鸡肉、西洋参、黄精等滋阴清热之属;血虚者,在冬季宜吃羊肉、阿胶、当归等补血养精之类等。冬季果蔬,如梨、猕猴桃、甘蔗、芦柑适宜阴津不足、有热之人,而白萝卜性凉味辛甘,《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有下气消食、除痰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之功效,是冬季食疗佳品。

小儿脏腑娇嫩,不宜大寒大热;青年体壮,荤素搭配;壮年以后清淡为主,避免油腻、烈酒、辛辣,以免损伤脾胃;老人多肝肾不足,不宜温燥,更不可过食肥甘咸味,宜温、熟、软的食物。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气候特征、生活方式和各异的物产,使得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习惯。中国总体上是东湿西燥,南热北寒,如北方地阔气寒,宜食辛温、补阳、助火食物,如辣椒、羊肉等,慎寒凉食品如苦瓜等,而南方地低湿重,冬季应注重驱寒除湿之品的应用。

并且,冬令进补可采用多种形式。如“粥能益人,老年尤甚”,古代养生家多提倡冬晨喝热粥,将丰富药食材料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粥羹是冬季的饮用佳品。像山萸核桃粥(山萸肉30克,核桃肉30克(去皮切碎),粳米60克,白糖适量。将山萸肉择净,与粳米、核桃肉同入锅内,武火煮沸,文火煮粥,粥将成时放入冰糖,稍煮即成。早晚分食,每周2~3次。)、淮山枸杞粥(淮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大米50克。三品共置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煮成粥,即可食用。每周3~4餐。)等。此外膏方作为我国传统滋补、祛病、延年益寿制剂之一,以冬季服用为最佳。膏方多应用参类、黄精、黄芪、山药等滋补药为主,并配以对症药以纠偏祛病,加入胶类及糖类以改善其性状及口感,同时又可补充人体的多种营养需要,有利于人们因节奏快、压力大,而出现的头晕腰酸、疲倦乏力、食欲不佳等亚健康状态及时恢复到常态。而且冬令服食扶正膏方,不仅能增强免疫功能,还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针对不同体质进行膏方调理,是中医的一个独特优势。如气虚质者,予以黄芪、党参、山药等药培补元气、健运脾胃;痰湿质者,予以茯苓、苍术、薏米等健脾利湿、化痰泄浊;气郁质者,予以香橼、佛手、香附等疏肝解郁、条达安神。若在进补膏方的同时,结合膳食调理,可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时至今日它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随着“治未病”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逐渐意识到个人的健康并不是被动地进行诊断和治疗,而是要主动参与到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维护中去,因此中医养生学凭借其原创思维和原创优势显现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学的精华,将其发扬光大,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