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经络养生 > 正文

供给侧改革中榆林农业新动能的调查与思考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10-04

  内容摘要:榆林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具有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近年来,榆林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步伐,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以榆林农业新变化的结构分析为切入点,对榆林农业新动能作了典型调查,探讨了榆林农业新发展的利弊因素,并就培育和增强榆林农业新动能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十八大”以来,榆林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步伐,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新动能。

  一、榆林农业新变化的结构分析

  榆林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具有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近年来,榆林全面启动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优先发展马铃薯、小杂粮、羊子、大漠蔬菜、红枣、山地苹果等特色产业,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小杂粮和红枣生产基地、全国非牧区第一养羊大市、全国山羊绒产量第一大市、陕西畜牧业和大漠蔬菜生产基地、陕西苹果“北扩西进”战略的重要接续地。

  (一)农业稳增长,总量实现新跨越

  “十八大”以来,榆林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187亿元跃升至2016年的282亿元,增幅达50.9%。从产值结构看,农、牧业是榆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主要构成,二者比重达到92.4%。其中农业以薯类、谷物、蔬菜、水果为主;牧业以羊、猪的饲养为主。从增长速度看,蔬菜、薯类、中药材及其它畜牧业、渔业等特色种养业产值增长较快,均达到2011年的2倍以上。从产量看,粮食产量达到160万吨,增长12.7%;肉类产量达到18万吨,增长11.8%;蔬菜、苹果、瓜类实现跨越式发展,产量达到87万吨、21万吨、28万吨,分别增长48.5%、40.8%、17.0%。

  “十八大”以来榆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二)发展多元化,产业呈现新特色

(二)发展多元化,产业呈现新特色

  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榆林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多元化、特色化趋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下降,蔬菜、瓜类播种面积比重提高,多种特色产业快速崛起。2016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14万亩,比2011年增长8.1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1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为80%,比2011年下降2.7个百分点。马铃薯、小杂粮等产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马铃薯播种面积269万亩,比上年增长2.4%,且呈扩大趋势;小杂粮播种面积较为稳定,达到125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31万亩,同比增长速度降至2.0%,呈现明显的供给侧改革特征。在此基础上,蔬菜、瓜类、中药材、特色林果以及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其中蔬菜播种面积47万亩,增长43.1%;瓜类播种面积20万亩,增长21.6%;中药材播种面积近8万亩,红枣果园面积达212万亩,山地苹果基地达65万亩,海红果、核桃、杏等特色林果也已发展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榆林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变化

(三)布局集群化,区域形成新格局

(三)布局集群化,区域形成新格局

  近年来,依托农业资源优势,榆林突出区域特点和地方特色,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初步形成以旱作农业发展区、特色林果发展区和草畜发展区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其中,旱作农业发展区以丘陵区域为主,重点发展马铃薯、小杂粮、玉米、油料等产业,覆盖全市大部分县(市、区)。特色林果发展区以黄河沿线为主,重点发展红枣、苹果、小杂果、海红果等特色果品,主要覆盖清涧、佳县、神木、府谷、吴堡,五个县(市)果园面积占全市的比重达70.1%。草畜发展区以长城沿线区域为主,重点发展优质牧草、舍饲养畜等畜牧产业,主要覆盖榆阳、靖边、横山、定边、神木,五个县(市、区)羊存栏占全市的比重达82.9%。此外,长城沿线、县区近郊和无定河沿岸等区域大力发展大漠瓜菜,主要覆盖榆阳、靖边、定边、绥德、米脂、清涧等县(区),六个县(区)蔬菜和瓜类播种面积占全市的比重达74.6%;子洲县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播种面积占全市的比重达87.8%。

  榆林农业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