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遵从自然养生,夏天就该“热”着过(3)
无论以肉食为主的民族,还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民族都得吃谷物。为什么呢?维持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还需要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你看中药里的五子衍宗丸、补肾的药,大部分都是种子,枸杞子、五味子等等,所有的种子都具有延续生命的能力。
农村孩子吃的都是当年的新粮,即第二年的种子,尽管这些孩子很少吃鸡鸭鱼肉,但身体长得很健壮。现在城里孩子什么好吃的都有,却老是吃陈粮烂谷子,养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我们东方人是以谷物为主,老祖宗给我们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不是一代人能改变的,但今天,我们的孩子们天天用这样肚子去对付牛排、鸡腿,能不长胖吗?
在谷物中,我特别要强调一下吃小米的好处,大家知道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的代称。在所有的谷物里,我们的祖先是把最好的粮食供奉给上天。为什么拿小米供奉上天?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小麦、稻米就其营养成分,都比小米强,小米是粗粮。但您看看小米,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一碗谷子种到地里是一大片。
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我国过去女人生完孩子为什么喝小米粥?因为小米粥的补养效果特别好。维持生命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五谷为养,五谷中的首选是小米粥,而且不要撇掉米油。
蔬菜的“蔬”,是草字头下一个“疏”字,因为蔬菜有疏通的作用,当你觉得肠道不通畅的时候吃蔬菜有助于消化,再看荤菜,草头下一个“军”字,古代晕字和军字是同源的。荤菜天天吃,越吃越糊涂,蔬菜越吃越疏通。
吃好早午饭,睡好子午觉
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年四季如此,一天也是如此,半夜相当于冬至,阴气最盛;正午12点相当于夏至,阳气最盛。脾胃偏弱的人,早上、中午的饭一定要吃好,因为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帮助你促进消化吸收。晚饭切记少吃点,别早上、中午都凑合,晚上吃得丰盛。
吃得太饱太好,就易得富贵病。《黄帝内经》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老吃大鱼大肉这些东西,就会出现糖尿病的痈、疮、疽。糖尿病在中国古代叫消渴病,老百姓很少得,都是富家人得。人吃得太好了,不能消化,就会变成内热,出现了消渴症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咱们现在跟过去帝王的生活差不多,天天都吃好的,所以很易导致血糖、血脂高。
一些老年人,平常孩子们不在家,就对付着吃,早上、中午都吃剩的,晚上孩子回来了,就做顿好的,孩子吃得挺香,他看着也想吃,孩子也说您累了半天多吃两口吧,老人于是多吃了两口,结果,半夜就叫120了。这是因为什么?早上、中午吃得多了,心气可以借自然界的阳气,晚上借不了。脾胃属土、心属火,土和火是儿子和妈妈的关系,火生土。心是妈妈,脾胃是儿子,本来妈妈这儿一高兴,心气就散,力量就弱,您这边又多吃东西,吃完东西要消化,脾胃要加大工作,但脾胃功能弱,自己没劲了就要跟妈妈借劲,中医讲这叫子盗母气。本来妈妈就已经很弱了,你这边再增加它的负担,半夜可不就犯病么?
中国人特别强调老年人要睡子午觉,就是子时和午时,这是两个很重要的时辰,半夜11点至1点是子时,这是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间;中午11点至1点是午时,是阳气最胜,阴气初生的时候。阴阳两气只有生才有升,有了升才有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时候你就转化了它,那就找不到感觉了。所以子、午两时对老年人尤其重要。中国古代很多人吃两顿饭,不是因为没粮食,早上9点至10点是脾胃最好的时候,下午2点至3点是小肠功能最好的时候。所以建议老年人最好睡子午觉,吃两顿饭,对老年人的养生极其有益。(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责编:叶讳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