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展示(4)
贵州同济堂是贵州中药行业中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始创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由唐炯(字鄂生,曾任清朝矿务大臣,云贵总督)和于德楷(字仲芳,曾任清朝知县)二人合资开办。据今已有逾百年的悠久历史。
百年同济堂经营之道:
真不二价
在同济堂店堂内有金字大书“一言堂”三字,下面还配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挂牌,既是对顾客的保证:药材好,价钱公道,不得二价。
便民之举
顾客上门,有问必答,按顾客的要求办,不论整剂或零药都卖。店内还备有一大壶茶,摆上几张大长凳作顾客休息等候取药之用。为了方便远道而来的顾客,同济堂添制了若干成品药,如丸、散、膏、丹,携带存储两便。
不省工减物
买药时先由掌柜的先生算价,收款时在药单(处方)上盖上店章,并注明多少味药,交拣药人拣药。药柜上和坛罐上均贴有药名,以防拣错。药拣好后,用木盘装着交在柜上核对清楚,然后分别各包发出。同济堂在包纸上印有药名、性味、规经、功经、功能和用途,还注明药性的相反相恶的配方禁忌,使病家得以参考,能照原处方自行核对,避免差错。
加工明细
对药物进行加工,烘炕认真、得法,如熟地必须九蒸九晒,入坛必按定量一斤熟地用一斤绍酒配制,密封装好,成熟后自封;鱼胶、虎骨是同济堂特别的名药,加工时极为细致,用油作燃料,需要三至七天,火势要均匀,熬出的鱼胶和制成的虎骨,质量高,疗效好。同济堂“遵古炮制”的药物疗效较高,声誉骤增。
贮藏讲究
同济堂药库有负责人,有值班人,进货发货时按药品分别设立账册,登记药名、数量、产地等等,管理药物存销。贮藏保管时,按药物性质,如芳香药密封,哪些药该坛装、该罐装、该包装,都有一一规定,该罐装坛装的,都先在坛、缸内存放一定时间的石灰以吸收坛罐内水分,然后再放入药物,定期进行检查翻晒工作,到入霉时期,还要加意保管。
今日同济堂
秉承“同心协力,济世为民”的文化精神,始终坚持传统中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拼搏,现今的“同济堂”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种植为一体的高科技重点龙头企业,拥有两个GMP生产厂和一个省级技术中心,在职员工数千人。主导产品“仙灵骨葆胶囊”填补了中成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空白,荣获中国骨伤科协会“特别贡献奖”、“贵州省优秀产品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上一页:春季养肝用药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