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话养生(2)
每逢春夏之交,或者秋冬之交的时候,或者深秋、开春的时候,老年人都会有一些身体的不适应,像哮喘、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都可能会加重或者出现一些重大的变化,这是自然界的二气交会,和阴阳不平衡造成的。日常中可能会遇到一种病,那就是很多老人在这时候,半夜尤其是后半夜,就是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睡得好好的,突然一下子感觉肚子一凉,就惊醒了,马上就得去厕所,一分钟都不能耽误。中医里管它叫“五更泻”。就是早上一听到鸡叫就开始拉肚子了,不是正常的排便,是泻泄,所以管它叫五更泻。排完便以后,浑身软弱无力,甚至有的人出一身虚汗,路都走不动了。导致感冒的、摔跤的都有。中医认为,这是肾阳虚弱导致的。中药里有一些传统的经典的方子,像附子理中丸。这都是我们用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一些经方,大家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推荐和指导下使用。
《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天万木吐翠,春花烂漫,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以助肝气生发的好时机,而运动养肝的有效方法。各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快步走、慢跑、做广播体操、跳健身舞、打球等。清晨或傍晚,可漫步于芳草小径,舞拳弄剑于河畔林间,或去郊外赏花行歌,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天人合一,肝气条达,血脉畅通,无形之中增强了心身健康。
与此同时,春分时节,阳气已经比较强壮,万物复苏,生物们也都活跃起来,各种细菌、病毒在这一时节的繁殖也很快,我们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肺炎、麻疹等高发疾病。这一时期,正是木旺之时,相应而言,金、土的力量难免削弱,所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方面老毛病发作的概率就比较大。一定要注意保养。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此时节阳气越来越盛,在故疾复发的时候,注意调养,“因势利导”,借此机会正好调治那些老毛病。
二、饮食养生
春分时节的饮食,宜清补不宜浊补,大量气血外行,重补不易运化,清补则有利于轻清之气的通畅。医圣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亦养脾气”。意即:春季宜少吃酸食,多吃甜食。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进入春天后,人们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所需的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即:红枣、蜂蜜是春分时节的首选。中医认为,红枣、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由于红枣、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有益气解毒的功能,能增强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吃几个红枣或饮用1-2匙蜂蜜(以1杯温开水冲服或者加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此外,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要“食岁谷”,意思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绝大多数的植物都生发出新鲜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蒜苗、豆苗、莴苣等。这里不得不提到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春笋,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值得一提的还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认为菠菜味甘性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不过,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葱、姜、蒜不仅是调味佳品,而且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增进食欲、助春阳,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的时候,此时食之可以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因此,春笋、菠菜、芹菜、韭菜、莴苣、葱、豆苗、蒜苗、木耳菜、油菜等当季蔬菜,都是不错的选择。以及鸡、蛋、牛奶、山药、莲子、银耳等营养丰富的温补食物,都适合这一季节进食。
同时,春天木旺,耗费的水分,相对大,应多饮水、粥、汤,可清除干热补充体内水分的流失。
总之,根据中医五行理论,春天是生长发育的季节,枯木逢春,肝胆之气生发,我们应该吃一些具有升发之性、味道偏于辛辣的食物,鼓舞肝胆之气,化解冬天储藏的能量,发散到体表,为人的体力和脑力活动提供充沛的能量。
三、精神调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