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正文

“冬病”宜“夏治” “三伏”正当时 市中医院“(2)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4-10

  4.皮肤科 采用温经散寒中药“加味独胜膏”联合贴敷熏蒸的方法治疗冻疮。
  5.耳鼻咽喉科 采用穴位贴敷法预防和治疗过敏性鼻炎。在“黄氏喉科”治疗经验基础上,采用利咽1号贴敷散、利咽2号贴敷散、口疮贴敷散、泡脚方等,通过穴位贴敷和中药泡足治疗反复感冒咳嗽、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复发性口疮等顽症。

  “穴位贴敷”怎么“贴”?

  “三伏”天气阳气最旺,在此时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阳气。中医专家建议,成人通常以每年3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年(即3个疗程),且每年需要在“三伏”的“头伏”、“中伏”、“末伏”各贴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而儿童每年5次为一个疗程,最好连续治疗5年。

  接受中药穴位贴敷的患者,由于个体的差异,有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感到药物贴敷的部位灼热疼痛,此时应立即取下膏药,尽快寻找医生的帮助。如果在治疗时出现局部发痒或出现水泡,切勿搔抓或自行用药,应及时到医院,在皮肤科或其他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皮肤病患者、皮肤对药物极度敏感者则不宜接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冬病夏治”要注意什么?

  1.冬病夏治对于虚寒性体质的病人较为合适。对于疾病发作期或属于外感实热、阴虚火旺者、孕妇、结核病患者、支气管扩张者应视为禁忌症。
  2.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慎食肉桂、花椒、茴香、狗肉、羊肉等。忌烟酒。

  3.夏季人体阳气浮于外,阴寒之气聚于脾胃,大量服用生冷瓜果、冷饮、冰冻食品等寒凉之品,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4.穴位贴敷后不要马上洗澡,更不可用冷水洗澡。治疗过程中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敷贴部位,以免造成经络阻滞气血不畅,影响治疗效果。
  5.冬病夏治属中医特色疗法,应在中医的指导之下进行辨证施治,如若不按章法乱用药物,不仅无益于养生防病,甚至会诱发疾病。同时,冬病夏治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贴敷或针刺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应咨询相关医生。
  6.夏季应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7.三伏天着深色衣服于晨起晒太阳,有助于治疗寒湿之邪导致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

原标题: “冬病”宜“夏治” “三伏”正当时 市中医院“冬病夏治”门诊7月7日全面开诊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