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正文

养生书退烧后何去何从?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4-10

去年国内的养生类书籍销售走势极富戏剧性:5月前虽作品质量泥沙俱下,但销售热度却疯狂延续;5月张悟本被赶下神坛事件,犹如当头一棒,令这种繁荣业绩一头栽进深渊,最终出现负增长。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宣布将采取四项措施规范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今年,养生类书籍的出版将何去何从?

保健书结束5年销售领跑

养生保健类书籍可谓多年来领跑生活类图书的销售排行榜。就2009年而言,全国有近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类图书数千种,约占出版图书总量的80%!充斥市场的保健书除了猎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以外,彼此观点还互相打架,令读者不知所措。

然而,转折点发生在去年5月。在张悟本的伪养生被戳穿后,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现负增长,结束这一类别连续5年领衔整体市场增速的历史。

张悟本招摇撞骗并非孤立现象,真正的始作俑者是出版界的盈利冲动。这些书是如何出版的呢?

目前市场上的健康养生书90%以上是民营出版机构策划,然后再委托出版社出版。巨大的利润诱惑,使一些没有医学编辑的出版社纷纷介入。一位参与出版多部养生书的某出版社人士表示:“正常步骤是:先开数次选题策划会确定这本书究竟是针对食补还是医药,美容还是强体,避免同质化,还要审定作者的资质等。”一本认真策划、撰写、推广的养生书,周期可能要半年多。现在为了走捷径,“1个星期都行”!甚至出现脱离作者东拼西凑,专门针对“攻克”高血压、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的现象。“关键是可读性强,有故事,有悬念。推广还要找点噱头,比如把作者包装为古代某名医的几十代孙,不去医院就能自己把病治好。”

养生怪论盛行暴露科普短板

不少专家指出,张悟本等养生怪论盛行,击中科普人才匮乏软肋。

“在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时,夹杂着真真假假的奇谈怪论,竟然能在社会上大行其道。这暴露了我们科普建设的不足。”在中国科协人才和调宣工作会议上,一位老科普谈起近期盛行的“神医神话”忧心不已。

张悟本闹剧的背后,正是预示着养生保健类图书的重重危机。记者了解到,2008年和2009年养生类书籍都在2000种左右,而2010年刚开始,这类图书品种就下滑到了1000种左右,很多跟风、应景之作在短时间内就被市场所淘汰。但是这种资源的浪费和这类图书的泛滥,却为出版社和读者们敲响了警钟。

首设准入门槛作用有多大?

新闻出版总署在去年表示,将出台四项措施,加强对养生书籍的出版规划和指导。措施之一是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资质提出管理办法。也就是说,以后不是任意一个出版社都能出版养生书,必须有相应的编辑资质及严格的审读程序和制度,书稿经有关专家审读合格后才能出版。同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通过新近设立的出版物质量检测中心,定期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内容和编校质量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图书采取召回、停售等措施;制定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学术质量和审读标准,组织专家集中审读在售图书。

记者从各大出版社获悉,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出版养生类书籍的责任编辑必须是医学本科以上有资质的医生,而且出版养生书的单位必须要有5名以上这样资质的编辑,这对读者来说也许是福音,但书的好坏究竟谁说了算?专家审查制让养生书首度有了准入门槛,杜绝了张悟本们的随意出炉。但也有不少出版社表示,他们还在等待细则出台,谁来审、怎么审,都是大家面临的新问题。

大部分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赞同,相信会让养生保健类图书的质量更有保证。但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措施的出台确实规避了一些风险,但操作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一直以来,中医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不同的中医专家互相不认。那么,最后究竟由谁来说了算呢?”

书店:担忧张悟本事件坏市

沈阳市新华书店的一位负责人就表示,虽然养生保健类图书良莠不齐,但是这些图书中也不乏一些医学界知名专家的著作,这些好的书籍对于人们的养生还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他们担忧张悟本“一颗老鼠屎搅坏了一锅汤”。如果各方面都去抵制这类书,那么将会给出版社和书店带来巨大的压力,毕竟这类图书目前的市场份额很大。北方图书城一位负责进货的工作人员表示,类似问题书店无法控制,他们只能够从进货渠道、出版社等方面进行把握,至于内容方面则无法把关。

出版社:规范后市场会出现报复性增长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