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针灸推拿 > 正文

美媒:美北卡中医针灸遇“干针” 华人力保针灸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3-23

原标题:美媒:美北卡中医针灸遇“干针” 华人力保针灸声誉

   据美国《侨报》报道,对于生活在美国北卡罗利地区的绝大部分华人,平时生活中听说、接触不多的中医,其实在身边触手可及——驰骋在有美东硅谷之誉的北卡三角园区,随意停车打开谷歌地图搜索“acupuncture(针灸)”,立马跳出来一颗颗“红豆”,方圆10英里内的门店少则上十、多则二三十家。

   连日里,记者访问数位华人医师,从言谈举止中,热腾腾感受到中华文化颐养的谦恭、真诚。他们很享受从事的职业,坚信针灸“纯天然”疗法的发展前景,但另一方面, 也为眼下危及声誉甚至生存的“隐患”忧心——传统针灸与“干针”物疗之间针锋相对的斗争持续了6年,告与反告的官司打了快两年至今僵持未决。

   近日,在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UNC)家庭医学中心门诊部,陈武年正在接诊家住附近的一位93岁的老太太。“老人浑身乏力,腰痛。她的女儿相信中医,带她找到这里来。”来自湖北武汉的陈医生说,“每扎一次针,她就像返老还童一样特别精神。老太太很高兴, 从上个月开始,每周一次的疗程已预订到了6月份。”

年轻的夏延明医生与同是针灸师的诊所老板。(美国《侨报》/毛苌子 摄)

年轻的夏延明医生与同是针灸师的诊所老板。(美国《侨报》/毛苌子 摄)

  病人绝大多数是“老外”

   大型医院里开设针灸专科门诊,15年前在美国还是凤毛麟角,是UNC家庭医学中心一位喜欢针灸、赏识陈武年的教授,力主、促成了这一创举。15年来,让这位湖北中医学院83届毕业生欣慰的是,医院内外知道针灸的人越来越多了,除了给急痛病人开“绿色通道”外,普通病患预约他看病需等上一两个星期。

   “找我的病人中,华人不到5%,和在本地所占人口比例相当。”陈医生说。为什么华人对本民族的“宝贝”没有显示出特别的“偏爱”? 他认为,本地华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有较强疾病预防意识,本身患病率就比其他族裔低,加之新移民在国内看过中医、做过针灸的也是少数,仍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

   与陈武年的情形不同,上世纪90年代初从陕西中医研究院移民北卡的李臻大夫,在邻近罗利的小镇Apex开了一家诊所。记者如约登门拜访时,这位75岁的老先生正在研读一本书《脐针》:“老祖宗说过脐带周围是不能下针的,上周到纽约参加这个专题会,就想学学这个创新的针法……”

   1994年,北卡成立针灸证监会允许针灸师持证上岗,“我很幸运,拿的是第一批执照,编号30,开始是在别的地方打工、开诊所,15年前贷款买了这套房子,就把这当根据地了。”李老说,“我的病人许多都是‘熟客’,有的认识十几年了,过一段时间不舒服就来治疗一回,其中华人只有1/5左右。”据他了解,不仅病人绝大多数是“老外”,针灸师也是“美国人”居多。北卡到目前执照发到了600多号,实际从业者400多人,他估计,华人至多不过50人,人数上不占优势, 但理念和技术一定不能南淮北枳。

   《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罗斯顿(James Reston)1971年在北京与针灸“亲密接触”后,用一篇报道掀起美国针灸热,但美国人对中医的了解一般也限于针灸。李臻说,就他所知,目前罗利地区开中医诊所兼卖中草药的可能就剩他一家了。“这些药用时少,放起来占地方,过去有几个做开药店的都把剩下的放到我这里来了。”他带记者参观了一个展示柜和一个小仓库,“我这里存放的中草药有400多种,中成药200多种,大部分是从加州大药材公司买来的。”他介绍,美国人不会煎药也受不了药水的苦味,最近几年草药价格还翻了倍地涨,推广更困难了,但他还在坚守,“希望有人以后接手把这个店开下去”。

在北卡三角地区,李臻医生的诊所仍保留传统的中草药。(美国《侨报》/毛苌子 摄)

在北卡三角地区,李臻医生的诊所仍保留传统的中草药。(美国《侨报》/毛苌子 摄)

  仅有医术不够,还要会做生意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