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走出去 这些“洋面孔”为何爱上浙江中(2)
“因为搭上了‘一带一路’的顺风车,我们更有底气走出去,留学生们也更愿意走进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高祥福告诉记者,年初抵达白俄罗斯,他看到了许多“中国制造”的中医医疗产品出现在异国他乡,这让他对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更有信心。
中西结合取长补短
美国人麦克在学习了5年的中医技术后,对这门传统医学有了新的认识。“中医将人体的五脏六腑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种整体观是西医比较欠缺的。”麦克说,他相信,中西医的有效结合将会是一种选择,并且能够降低治疗的副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和医生迫切地希望来到浙江学习中医技术。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心怀同一理念:中医和西医应该互相融合,取长补短。
白俄罗斯明斯克地区医院康复和强化训练医生卓娅则认为:“东方医学在康复,慢性疼痛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领域更为有效。西医在急性病理学中是有效的,适用于紧急和急救护理。”
在省中医院工作期间,周海江带过来自以色列、比利时、美国、欧洲、德国等地的留学生,在短暂的进修期间,他会尽量多传授中医理论。这些学生的勤奋好学、认真严谨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位名叫德罗尔的以色列学生先后7次来到中国,师从周海江,如今他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针灸治疗师。
浙江有着培养中医留学生的良好基础。两家医院都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学校自1985年开展国际教育工作以来,迄今已培养了来自五大洲的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学生5000余人。2017年,有各类长短期国际学生600余人。
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相继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Vasile Goldish”西方大学建立国际中医中心,已与3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90余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说:“中医药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其独特的预防保健理念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作为中医药大省的浙江,将为推动中医药事业走向海外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