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刮痧拔罐 > 正文

(中医文化“大咖”谈)中医文化“唤醒”记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3-21

   开栏的话:

   在中医药法即将于7月1日实施之际,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新华网、北京分社,深入采访屠呦呦等中医大家,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等政府官员,丁宁、申雪、赵宏博等运用中医药理疗的体育界知名人士,以及张艺谋、陈宝国、冯远征等从事中医作品创作的文艺界知名人士等,就“如何与时俱进地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中医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医药工作者应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勇攀医学高峰”等问题进行报道。

   从今天起,新华社推出“中医文化‘大咖’谈”大型全媒体融合报道,集中播发一批文字、图片、音视频和网络及新媒体稿件,分别从“中医·唤醒”“中医·健”“中医·艺”“中医·传承”四大方向,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助推中医药现代化,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歧黄之术,华夏瑰宝。自神农氏尝百草,而“内经”,而“伤寒”,而“千金”,而“本草”,源“天人合一”之理、创“望闻问切”之法、集药草针石之功、修“辨证施治”之术、行“悬壶济世”之道,西医传入吾邦之前,先祖凭中医功,疗沉疴、斗恶疫,更兼强体格、祛冤疾,而延嗣、宁国。

   医者,仁也。史载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疗民之疾苦、传医之仁心,凡上下五千年不胜枚举。民敬之,谓大医精诚、杏林春暖。

   中医发展障碍有三:神化、污名化、拒中西结合。

   迷信、神化不可,“污名化”亦不可。故有今之新华社,访名医、问学者,乃至体、艺界“大咖”,以求为中医“正本清源”,“唤醒”中医文化造福人类云云:

   国医大师陈彤云,年九十有六,然思维敏捷、步履矫捷,日诊病患逾四十众,更因驻颜有术而拥趸无数。究其因,言“内经”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日啖五蔬五果,更加之深谙“知足常乐”,何病之有?

   奥运冠军丁宁及女乒国家队、“金牌教头”李琰及女子短道速滑队,皆延良医以中医“五色五味”“药食同源”之说,寓调理、滋补、治疗等于一饭,以强体能,几近“不干预日常饮食”之最高境界。

   中医诊疗运动损伤奇功显著,愈为体育界所纳。花滑名将赵宏博,好针灸推拿以通经活络。尝跟腱断裂,得中药外用良方大有裨益。“飞鱼”菲尔普斯借中医拔火罐之力,身负“东方红圈”奥运夺金。

   导演张艺谋,蜚声国际,深信中医,精神奕奕。其母曾为医,以草药为少年艺谋医皮斑、以蜂毒祛风寒。张导艺谋总结养生心得:“身心虚无,聚精会神”。

   演员张静初,尤好冬日艾灸祛寒、夏日刮痧祛暑。一众年轻艺人,亲睹骨盆错位之同行左小青,中医师左肘下压其胯、右手稳推其肩,手到骨正,观者无不叹服。

   话剧大师冯远征常饮胖大海茶以护咽喉。老戏骨陈宝国,少患恶疾,服汤剂300余副得以保命,与国医结不解之缘。

   五千年传承,医不仅医,而史志哲学、而天文地理、而人情世故,博大精深,可谓中华传统文化血脉。

   中医巨制之题,雅俗共赏:《脉经》《瘟疫论》《妇人规》,言简意赅;《银海精微》,晶莹剔透;《红炉点雪》,诗情画意;《金匮玉函》,雍容华贵;《儒医精要》显儒家气息,《天元玉册》散道家之风,《龙树菩萨药方》存佛家境界……

   中药汉方之名,源远流长:“虞美人”,镇痛止咳,为虞姬精诚所化;“汉宫秋”,调经止血,源昭君出塞之说;又如,关公须、诸葛草、霸王鞭、花木蓝……举不胜举也。

   儒而知医,古风也。众先人诗者,善吟医论药、摄生防病,造诣颇深:陆游《肥胖症》、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疟疾》、白居易《眼病》、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医文并茂,脍炙人口。

   更兼传统文学巨著,常蕴医术之道、传养生之识,与中医文化交融渗透,匠心独具:读《三国》,关公华佗“刮骨疗毒”喻志坚;赏《西游记》,三藏以九味中药诵诗抒怀励志;看《水浒传》,汤膏丸散丹,齐集经典名方;品《红楼梦》,内、外、妇、儿、皮诸科俱全,无愧百科全书。

   而今,有《大明劫》《李时珍》《刮痧》《大宅门》《神医喜来乐》,言“医道甲天下”、弘“慈悲济世人”,佳作迭出。更有《老中医》寻根“孟河医派”,弘扬国粹。

   ……

   薪火相传。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千年以降,屠先生呦呦受东晋葛洪之示取青蒿素,救万万民众于恶疾,获诺奖,扬我中医威名。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