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正文

全力打造享誉世界太极圣地 谱写太极拳文化传承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5-03

 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位于黄河北岸距河洛汇流处几公里远的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依太行,阴阳相和,太极天成。数百年来,这里大师云集、英才辈出,成为举世闻名的太极圣地。

村中小巷曲径通幽,农家小院古朴清新。不敢想象,只有3000人的小村却有4个太极拳学校、30多个家庭拳馆和300多名拳师。

虽几经磨难,但随着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发源于这个小村庄的太极拳风靡世界,目前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习练者达数亿人之多。每年从世界各地赶来陈家沟朝圣、拜师学艺的太极拳爱好者更是络绎不绝。

一个村,一部中华太极拳史;一套拳,一个让世界为之沉醉痴迷的中国表达……

在全人类开始追求身心健康和谐、中国高度重弘扬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重要思想理念的今天,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如何将其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传递给世界,太极圣地焦作在打造世界太极城的路径上不断探索,作为发源地的温县,更是将“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这一战略加快实施,使得太极拳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成为璀璨世界的一张中国名片。

全力打造享誉世界太极圣地

谱写太极拳文化传承新篇章

上篇

独居一隅的太极拳 开枝散叶

陈家沟原名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举家搬迁到这里,因为村中有三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兴旺,改为陈家沟。

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1600-1680)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结合《易经》太极阴阳之理,融汇中医经络学说和道家导引吐纳术,创编出了一套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为太极拳。

太极拳先在陈家沟经历了百年传承,到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和陈有本时,二人由博返约,分别创编出陈式太极拳大架和陈式太极拳小架套路。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全面总结了陈氏数代宗师所积累的太极拳传承实录和实践心得,为太极拳的传承与弘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太极拳开始对外繁衍传播。

清嘉庆年间,陈长兴摒弃门户之见,将太极拳传给外姓人杨露禅,杨露禅学成入京与人比武未遇敌手,被誉为“杨无敌”,太极拳遂名声大噪,后杨露禅创编出杨式太极拳;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清平传拳于温县赵堡镇和兆元、河北永年武禹襄,两人分别创编出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清末,满族人全佑师从杨家学杨式太极拳后,传子吴鉴泉创编出吴式太极拳;民国初期,河北顺平县人孙禄堂,师从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后,创编出孙式太极拳;20世纪30年代,陈家沟陈氏十七世陈发科在祖传拳械套路的基础上,创编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二路。

到清末民国初年,国内太极拳高手辈出,涌现出陈鑫、陈子明、陈照丕、孙禄堂、张之江、李景林、王子平等大家。太极拳在国内外风光无限、盛极一时。

当时的陈家沟也出了陈发科、陈省三、陈宝璩、王雁等陈式太极拳名家。

但一场变故,使太极圣地的震脚声几近销声匿迹。

1941年,河南遭遇了前所未见的旱灾和蝗灾,陈家沟也未能幸免。加之各股势力轮番滋扰,民不聊生。为讨活路,大多数人都背井离乡逃荒到了西安、咸阳、宝鸡等地。“这个时候,活命都成了问题,自然无人再去练拳了”,村里老人说。传承几百年的太极拳自此中断。

1946年温县解放,陈家沟外出逃荒的群众陆续回来,村里重新达到了上千人。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老百姓终于可以归乡安居,但太极拳却仍旧没人练。

一直到1953年,当时江湖人称“铁捋神靠”的王雁(1900-1980),担心太极拳失传之余,暗中物色弟子,每晚偷偷在村里小学教拳。至此,在陈家沟断了十多年的太极拳又再次燃起零星火种。

全力打造享誉世界太极圣地 谱写太极拳文化传承

祭拜

全力打造享誉世界太极圣地 谱写太极拳文化传承

推手

全力打造享誉世界太极圣地 谱写太极拳文化传承

太极拳博物馆

全力打造享誉世界太极圣地 谱写太极拳文化传承

太极拳宗祠

中篇

历经劫难的太极拳 喜迎春天

1958年,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1893-1972)回到村里。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