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正文

中医养生:解热,由外到内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4-28

  人人都受过发热的困扰,它是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人体从体表到内脏都有可能发热,不同部位的发热从病机到治疗都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

  体表的发热最为常见,就是指体表的温度升高。体表的发热一般是受到了外邪的侵袭,气机被束缚住,不能正常流通,造成郁滞而发热。由于所受外邪有寒热的不同,发热的伴随症状也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感受寒邪的怕冷、感受热邪的怕热。受寒的需要辛温解表,民间常用的生姜红糖水就属于这一种,通过发汗把寒邪散出去,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受热的需要辛凉解表,如口服银翘解毒片。辛凉解表的目的并不是发汗,而是把体表的郁滞解开,最后虽然也出汗,但那是气机通畅之后的表现,这是与辛温解表的不同之处。

  如果邪气在体表时抵挡不住,就有可能进一步进攻到脏腑。肺在脏腑中位置最高,所以最先受影响。无论是风热直接袭肺,还是风寒郁而化热,都能形成肺热,常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咯痰等。清肺热有捷径,由于肺主皮毛,热可以从皮肤中散出,用宣肺解表的药物,往往药到病除。如果侵犯肺脏的是风热邪气,可选用桑菊感冒饮之类;如果是风寒郁而化热,用药相对麻烦,因为要寒热并用,既要用石膏清肺热,又要用麻黄、细辛散肺寒,也就是中医说的辨证施治。

  邪气再向里“进攻”就到了胃。提起胃,我认为它有点像温水煮青蛙里的青蛙。如果外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侵,胃也迅速集中气血,给予强有力的反击。此时,邪气和它一旦开战就打得非常激烈,火热立刻燎原,体温较高,出现口渴欲饮、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通便可迅速解热。如果慢性病缓慢侵犯胃部,胃热就不再引起体温升高,而是遗留胃脘部,引发灼痛、呕吐酸苦、渴喜冷饮等症状。胃热如果很旺盛,就需要使用大寒的药物,如黄连、大黄等,可以口服三黄片或清胃黄连丸之类的中成药。因此,人们确定自己有胃热才能用三黄片,随便服用会致胃寒。

  如果邪热继续进攻,就到达了肝肾。肝藏血,肾藏精,都储藏着身体中极为重要的物质,如果被邪气攻入,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肝属厥阴、肾属少阴,阴经的抵抗能力不强,所以邪气侵入后不能形成实热,而是虚热,表现为肝肾阴虚。肝阴虚可出现眼干涩、昏花、口干、耳鸣、肢麻,可用加味逍遥丸。肾阴虚有烦热、腰膝酸痛、盗汗等症状,可选用知柏地黄丸。这两个都是阴虚,都表现为舌质略黄、苔略干,治疗却大不相同,因此一定要找医生辨证。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